软件开发架构有哪些(软件开发系统架构)

软件开发 2397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架构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软件架构有什么?我们目前的软件开发架构是基于什么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架构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软件架构有什么?我们目前的软件开发架构是基于什么的?

软件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

按照当前我国的各种不同的关注角度,能够将软件架构划分成为三种类型,逻辑架构,物理架构,系统架构。

软件的系统架构和开发平台都有哪些?具体都有哪几种呢?

一、软件的系统架构

(一)、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layered architecture)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也是事实上的标准架构。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么架构,那就用它。

这种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水平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细节。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虽然没有明确约定,软件一定要分成多少层,但是四层的结构最常见。

表现层(presentation):用户界面,负责视觉和用户互动

业务层(business):实现业务逻辑

持久层(persistence):提供数据,SQL 语句就放在这一层

数据库(database) :保存数据

有的软件在逻辑层和持久层之间,加了一个服务层(service),提供不同业务逻辑需要的一些通用接口。

用户的请求将依次通过这四层的处理,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层。

(二)事件驱动架构

事件(event)是状态发生变化时,软件发出的通知。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通过事件进行通信的软件架构。它分成四个部分。

事件队列(event queue):接收事件的入口

分发器(event mediator):将不同的事件分发到不同的业务逻辑单元

事件通道(event channel):分发器与处理器之间的联系渠道

事件处理器(event processor):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完成后会发出事件,触发下一步操作

对于简单的项目,事件队列、分发器和事件通道,可以合为一体,整个软件就分成事件代理和事件处理器两部分。

(三)微核架构

微核架构(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称为"插件架构"(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软件的内核相对较小,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通过插件实现。

内核(core)通常只包含系统运行的最小功能。插件则是互相独立的,插件之间的通信,应该减少到最低,避免出现互相依赖的问题。

(四)、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服务导向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缩写 SOA)的升级。

每一个服务就是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separately deployed unit)。这些单元都是分布式的,互相解耦,通过远程通信协议(比如REST、SOAP)联系。

(五)、云架构

云结构(cloud architecture)主要解决扩展性和并发的问题,是最容易扩展的架构。

它的高扩展性,主要原因是没使用中央数据库,而是把数据都复制到内存中,变成可复制的内存数据单元。然后,业务处理能力封装成一个个处理单元(prcessing unit)。访问量增加,就新建处理单元;访问量减少,就关闭处理单元。由于没有中央数据库,所以扩展性的最大瓶颈消失了。由于每个处理单元的数据都在内存里,最好要进行数据持久化。

这个模式主要分成两部分:处理单元(processing unit)和虚拟中间件(virtualized middleware)。

处理单元:实现业务逻辑

虚拟中间件:负责通信、保持sessions、数据复制、分布式处理、处理单元的部署。

二、开发平台

ERP平台、金融电商平台、小程序平台、网站平台、bpm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等等;

厂家有天翎、顶点、天纵、清流、K2等

开发语言有区分:dephp、java。net等;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

平台的选型,无非是从客户业务需求的角度,以及对应的品牌形象和案例沉淀几个角度去选择;

建议可以开箱即用,多试用几次,就找到适合的产品,通俗的说,就是货比三家。

管理顾问,每天成长一点点,努力成就自己的优秀。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都有哪些常见的软件架构?

软件产品的架构,通常都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我从事软件开发行业也有十余年了,遇到过的软件(企业级应用,我是从事Java开发)架构主要有这么几种:

单体架构架构

总的概括来说,单体架构就是应用所有的功能,只有一个代码包,开发和部署都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架构风格;当然,单体架构也有着诸多的缺点:

SOA架构

因为单体应用架构的种种缺点,已经不能再满足业务需求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SOA架构。

SOA架构的主要思想是把应用程序的模块化组件,通过接口联系起来(接口可以独立于语言、框架、硬件、操作系统);在SOA架构中,有两个主流实现方式: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的产生,也是由于SOA架构的一些缺点,这里再次印证了这句话,【应用架构的演进的过程通常是被业务逼出来的】。

我将持续分享Java开发、架构设计、程序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

什么是软件架构模式?

软件架构模式有以下几点:(1)管道/过滤器模式:其典型应用包括批处理系统。(2)面向对象模式:其典型应用是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CBD。(3)事件驱动模式:其典型应用包括各种图形界面应用。(4)分层模式:其典型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如ISO/OSI的七层网络模型。(5)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C/S):为了解决C/S模式中客户端的问题,发展形成了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了解决C/S模式中服务器端的问题,发展形成了三层(多层)C/S模式,即多层应用架构。软件架构模式有以下几点:(1)管道/过滤器模式:其典型应用包括批处理系统。(2)面向对象模式:其典型应用是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CBD。(3)事件驱动模式:其典型应用包括各种图形界面应用。(4)分层模式:其典型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如ISO/OSI的七层网络模型。(5)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C/S):为了解决C/S模式中客户端的问题,发展形成了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了解决C/S模式中服务器端的问题,发展形成了三层(多层)C/S模式,即多层应用架构。

软件开发常用的框架有哪些

北京开运联合认为:Creat系列框架(java框架、c++框架、.net框架、app框架、php框架)是集快速开发+通用权限管理+工作流+即时通讯+微信组件+智能开发+智能报表+手机APP开发等组件于一体的敏捷开发框架。开发难度小,提高50%以上的工作效率,可无线扩展,轻松开发APP、CRM、OA、ERP、WMS、MIS等。

2.CreatN框架优势

开发周期短:仅用传统开发周期1/3的时间,便可以完成开发任务。 如果您对这个框架刚兴趣,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技的开始数字是一八七中间的是三儿零最后的是一四二五零,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开发难度低:仅需初级开发人员,3天内便可上手开发软件。

开发成本低:无需收费中间件,节省大部分时间和人员成本。

无限扩展性:无限扩展组件,满足多种软件应用开发。

无依赖性:对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新人快速上手,不惧怕人才流动。

界面美观:丰富的精美界面控件,无需专业美工,界面风格高度统一。

运行速度快:自带速度优化处理,无需开发人员操心。

安全性高:自带安全处理,自动查错,避免任何漏洞。

支持多类型数据库:自带多类型数据库接口,满足无缝隙接口对接。

以往,企业软件多是以业务系统划分的“大软件”,为了满足部门级协作的需要,软件由复杂的功能模块组成、工作流程长;“大软件”因为独立开发部署,花费大、周期长,软件之间也很难连通协作。

随着IT基础计算能力的提高、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企业能够将分散的业务软件集成到统一的大平台上;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更迎合了用户对企业软件功能简单化、使用移 动化、协作点状化的需求。这也使得软件框架在各行业内的需求越来越多。

Creat系列数据框架体系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建设需求,着眼于企业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融合,在现有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内部发展经验,通过运用大数据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不仅将实现企业数据统一部署,基础数据统一集聚,业务数据深度融合,应用数据深入挖掘,主题数据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弹性可扩展的企业数据架构项目,规范和引导应用项目开发,改变多头共享,无序交换,粗放发展的局面,重塑企业数据环境,构建双向互动、有序交换、深度融合,按需服务、良性循环的集约化企业数据生态圈。

通俗的来说Creat系列数据框架是一套软件半成品,相当于一座建好的毛坯房,主体框架已经建好,样板间已经做好,各类装修材料已经备齐,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来装修完房间就可高价出售。这款产品非常适合企业管理软件和互联网平台后台系统,开发框架中提供了完善的权限角色管理功能,快速开发功能,工作流引擎功等通用的功能模块,以及可扩展的系统机制,美观简洁的UI界面风格。

软件开发模式有哪些?

软件开发模式有哪些?\x0d\x0a\x0d\x0a快速原型模型:(需要迅速造一个可以运行的软件原型,以便理解和澄清问题)\x0d\x0a\x0d\x0a快速原型模型允许在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初步的非完全的分析和定义,快速设计开发出软件系统的原型(展示待开发软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和性能\x0d\x0a(过程:用户对该原型进行测试评定,给出具体改善的意见以及丰富的细化软件需求,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完善)\x0d\x0a\x0d\x0a优点:\x0d\x0a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x0d\x0a缺点:\x0d\x0aA、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x0d\x0aB、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造成产品质量底下\x0d\x0a\x0d\x0a增量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徐磊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第一个增量往往就是核心的产品)\x0d\x0a\x0d\x0a与其他模型共同之处:它与原型实现模型和其他演化方法一样,本质都是迭代\x0d\x0a\x0d\x0a与原型实现模型不同之处:它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它不需要等到所有需求都出来,只要摸个需求的增量包出来即可进行开发)\x0d\x0a\x0d\x0a优点:\x0d\x0a1、人员分配灵活,一开始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x0d\x0a2、当配备人员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时,它可以提供一种先推出核心产品的途径,可现发布部分功能给用户(对用户起镇静作用)\x0d\x0a3、增量能够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x0d\x0a\x0d\x0a缺点:\x0d\x0a1、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则必须做全盘系统分析\x0d\x0a\x0d\x0a注:\x0d\x0a这种模型将功能细化后分别开发的方法较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x0d\x0a\x0d\x0a原型模型:(样品模型,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x0d\x0a\x0d\x0a主要思想:\x0d\x0a先借用已有系统作为原型模型,通过“样品”不断改进,使得最后的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原型模型通过向用户提供原型获取用户的反馈,使开发出的软件能够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x0d\x0a\x0d\x0a采用方法:\x0d\x0a原型模型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使得原型能够“快速”开发,避免了像瀑布模型一样在冗长的开发过程中难以对用户的反馈作出快速的响应\x0d\x0a\x0d\x0a优点:\x0d\x0a\x0d\x0a(1)开发人员和用户在“原型”上达成一致。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开发中的风险,也减少了对用户培训的时间,而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正确性以及用户的满意程度。\x0d\x0a\x0d\x0a(2)缩短了开发周期,加快了工程进度。\x0d\x0a(3)降低成本。\x0d\x0a缺点:\x0d\x0a1、当重新生产该产品时,难以让用户接收,给工程继续开展带来不利因素。\x0d\x0a2、不宜利用原型系统作为最终产品。采用原型模型开发系统,用户和开发者必须达成一致:\x0d\x0a\x0d\x0a喷泉模型:(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x0d\x0a\x0d\x0a它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x0d\x0a相互迭代:软件的摸个部分常常被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对象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渐进的软件成分\x0d\x0a无间隙:它在各项活动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如分析和设计活动之间)\x0d\x0a\x0d\x0a优点:\x0d\x0a1、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x0d\x0a\x0d\x0a不便之处:\x0d\x0a1、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x0d\x0a2、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x0d\x0a\x0d\x0a螺旋模型:(适合用于需求经常变化的项目)\x0d\x0a\x0d\x0a它主要是风险分析与评估,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x0d\x0a过程:\x0d\x0a1、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x0d\x0a2、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x0d\x0a3、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x0d\x0a4、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x0d\x0a\x0d\x0a优点:\x0d\x0a1、它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中\x0d\x0a缺点:\x0d\x0a1、难以让用户确信这种烟花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x0d\x0a2、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会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x0d\x0a3、除非软件开发人员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的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x0d\x0a\x0d\x0a瀑布模型:(从本质来讲,瀑布模型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重复应用)\x0d\x0a(核心思想: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依照软件生命周期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次序)\x0d\x0a\x0d\x0a缺点:\x0d\x0a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增加了工作量\x0d\x0a2、用户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增加了开发的风险\x0d\x0a3、需要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的阶段\x0d\x0a4、在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x0d\x0a(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是发现问题了,必须返回到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只有当上一阶段都被确认后才进行下一阶段)\x0d\x0a5、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x0d\x0a\x0d\x0a优点:\x0d\x0a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分的检查点\x0d\x0a2、当完成一个阶段后,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x0d\x0a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x0d\x0a\x0d\x0a按照瀑布模型的阶段划分,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x0d\x0a\x0d\x0a注:由于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对于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

关于软件开发架构有哪些和软件开发系统架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